24-25 Dec, 2000: 白腊仔,西貢萬宜水庫
地點: 西貢白腊(萬宜水庫)
人員: 阿茂、志光哥、樹殷、基樑、Fuller、Taylor 和 Oldfield
天氣: 溫度適中、無雲(極少量)、Transparency (8/10)、Seeing (7/10)
儀器: Tele Vue Ranger (on Gitzo 106+Manfrotto 410, with Tele Vue zoom, Sirius Plossl 32mm, Orion Shorty Barlows), Pentax PCF III 10x50, Largran Digital Camera (VGA resolution)
這次觀測是因為這年的聖誕大露營,亦是為 Taylor 送行的一次露營。
Taylor、Fuller
起營後,我便 setup 了望遠鏡,目的是為了讓它能和大氣的溫度取得平衡,以便性能可以發揮得更好。但當時太陽已經下山了(但還未日落),所以我們當日沒有機會觀測它。
天還未黑,第一顆出現的星是金星,第二和第三顆出現的分別是木星和土星。因為隨團朋友觀星不是太多,所以我分別問他們讓他們指出是金星較亮還是木星,他們都說是金星較亮。
把 little Ranger 指向金星,把 zoom 設定至 8mm,即 60 倍,我們立即清楚看到金星只得半顆。遲些再向我的朋友解釋這個原因,但這真是很有趣的。對金星這麼亮的天體而言,little Ranger 的色差還很厲害,focus 內外或是 zoom 上下也分別看到紫色和黃色的 fringe。但這都不影響我們看到金星的「相」。
本來打算先吃晚餐,但最終還是花多了一點時間來看更多的。木星和土星是當然的目標了。土星的環今年特別美麗,因為角度好,所以立體感也較強。我們由 20 倍一直看到 60 倍,再由 60 倍一直看到 120 倍,成像都很好呢,色差問題不大,起碼他們看不到。土星永遠也是十分吸引的。下一個目標是木星,木星其實比土星更有趣,因為它的衛星位置每一次看也不同,這回四顆衛星也可以一同看見,它們排成一個小(晚一點再看卻已成一直線了),同行的兩位朋友都分別先後用了相同的一個字 "amazing" 來形容這個星球 。只要定睛看三秒左右,至少可以看到三條木紋。仙女座銀河系 (M31) 也很美麗,但它在雙筒中比 little Ranger 中的成像較美麗,原因是它的大面積。這回我們很容易可以找到它,因為除了用來尋找它的 [andromeda] beta 星外,中間的那顆星也可以用肉眼看見呢!當然,七姊妹星團 (M45) 也成為我們的當然目標;晚一點看到的獵戶座大星雲 (M42) 在這麼好的環境下也叫人嘆為觀止!這次我們還能更清楚的看到雙重星團 (Double Clusters - NGC 884, NGC 896),所看到的東西比以住看到的較詳細。
我和一位朋友猜看下一顆出現的星是甚麼?最後我估的金牛眼比他所估的快了可能很少。最後還是先吃飯吧,飯後我們打算到東霸那兒觀星,但在吃飯的過程中各人也分別走到外邊 [天蓋外] 去以肉眼去看星。東霸那兒視野較廣,一年前到那裡可以看到很多星,雖然當天是滿月。因此,我們這次的希望和期望實在很大呢!
在吃飯的過程中,我的雙筒和 little Ranger 也分別被露水弄至全濕。最後要用營燈來把它們弄乾,而目鏡則放入口袋裡,用體溫來弄乾。
換了 Gitzo 架後整 set 儀器的機動性好了很多,但換來的卻是要坐著看星,否則穩定性不夠好。在步行到東霸途中,志光哥突然說在巨蟹座的方向看到好像有甚麼似的,用雙筒一看,發現了所謂的「積屍氣」,即鬼宿星團 (M44 - Beehive)。名字實在有點可佈,但信主的我們卻應該一點也不怕呢!用肉眼發現這個星團,心情實在十分興奮呢!正當我們告訴其他人如何可以找這星的時候,在這方向出現了一顆很亮的流星,眾人不其言同聲的「嘩」了出來。實在叫人興奮呢!
到了東霸後,立即使用 little Ranger 來看 M44,但各人都覺得使用雙筒來看較好。我定了一個目標,就是要找出所謂冬天的 Alberio - 即 Andromeda Gamma - Almach,一顆橙色和藍色的雙星。使用 20 倍來找到了它,起初以為找錯了,因為一點雙星的感覺也沒有,直至 zoom 到 60 倍,才感到是雙星呢!但我們朋友卻看似還不覺得,所以我改為使用 120 倍,這次他們也肯定了,因為兩星雖然很接近,但它們之間卻有著黑色的天空把它們分開呢!到我來說,分解雙星 (resolving double) 也很有趣,特別是這類反差 (contrast) 很大的雙星體系。
因為雙筒較易用,所以我留了給朋友用,而自己就使用 little Ranger 在不同的天體中遊覽。Manfrotto 410 head 對於觀測天頂的來說不太好用,或許遲些要找一個比較好的 ball head 來作低倍觀測。
我們找到了很多深空天體,特別是在御夫座那裡,我們找到了 M35, M36, M37 和 M38 四個散開星團,亦找到了天狼星附近的 M41 散開星團,和 M52 仙后座的散開星團。其中很多都是用肉眼開始,發覺天空上有模糊的地方,再用雙筒望遠鏡來觀測。我也使用了 little Ranger 來觀察那麼天體,但發覺成像比隻筒差不多,甚至還差了一點,初時不甚了知道原因,後來卻發現了原來鏡面滿了露水!那麼為甚麼雙筒沒有呢,我相信是因為隻筒是手持的,所以溫度能夠保持(靠不同人的體溫)。
除了觀察深空天體外,我們也學習了很多星座。最後等到北斗七星出來了才回營地睡覺。
第二天早上,當我打算觀察太陽黑子時,我發現失去了一顆 diagonal lock screw,但這也不影響操作,使用 zoom 的 20 倍,看到了幾顆太陽黑子形成了條狀在太陽的邊緣附近,十分可愛。回程時作地毯式搜索,但也找不回那 screw.... 要寫信到 Tele Vue 拿 replacement 了... :(
下次要預備一個較長的 dew shield,又要想一些方法來把 little Ranger 加熱,以防止露水。經過這些觀測後,我們更愛上觀星,而且更愛上了使用雙筒來觀星呢!
當天晚上我們看到很多流星,有人甚至以為是流星雨呢,但後來 check 了書本後,相信是流星雨的機會不
大,以下是我於回家晚上 send 給各位的 email:
雖然我們看到很多流星, 但相信不是甚麼流星雨...
Check 了天文雜誌後, 最多可能是 22-Dec 晚上的 Ursid meteor
shower... 加多一點補充, 通常流星雨都是以 -id 來命名, 其中
的 Prefix 就是星座名稱, 以指明其 radiant source (類似放射
點之類), 意即指某星座的 **方向** 會看到較多流星...
而 Ursid meteor, 的 Urs- 是指 Ursa Major, 即北斗七星 (or
it's common name Big Dipper), 又即大熊座的一部份...
因為我們昨晚看見的流星多在獵戶座的方向, 所以我們看到的流
星大多不是由於 Ursid meteor shower 所引至, 而我估計那只
是漆黑晚空應有的流星平均數目... :)
其他新發現的深空天體 (DSO - Deep Sky Objects) 則有待查書
後再向各位報告...
過程中,我們使用了 digital camera 來作了一些 afocal 攝影,影像稍後公佈。
後記:
Largran Digital Camera 的性能有點強差人意,不但映不到星,連太陽黑子也欠奉,甚至連一般的集體相和風景相也得不到好的效果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